摘要
下載 Docx
閱讀更多
今天,很高興為您播出《論語》第三和第五篇的選文。《論語》收錄明師孔子的教誨和哲理,由其弟子彙編而成,並由詹姆斯‧萊格翻譯。這位睿智明師的教理闡明宜簡樸不宜奢侈,以及有德之人透過其言行和性格展現這一點。第三篇 八佾篇。第三章「孔子說:『對於一個不仁德的人,禮法有何用?對於一個不仁德的人,音樂有何用?』」第四章「林放問禮的根本。孔子說:『這確實是個好問題!喜慶之事,與其鋪張,寧可簡約。喪禮之事,與其追求周備的儀式,寧可內心深切哀戚。』」第七章「孔子說:『君子沒有什麼可爭的事。如果有無法避免爭執的事,那一定是射箭比賽吧?相互禮讓進入賽場,從賽場下來後,彼此舉杯致意。這就是君子之爭。』」第九章「孔子說:『夏朝的禮儀,我能講述,杞國卻無法充分證明我的話。殷朝的禮儀,我能講述,宋國卻無法充分證明我的話。(他們無法證明)是因為他們的文獻和賢人不足。如果那些都充足,我就能舉出這些證據來證明我的話。』」第十三章「王孫賈問說:『與其逢迎奧神,不如逢迎灶神。』這是什麼意思呢?」孔子說:『並非如此。如果冒犯了天,就無處可祈禱了。』」第十九章「定公問:君主如何對待臣子?臣子如何對待君主?孔子答:『君主應該以禮對待臣子,臣子對君主要忠誠。』」第二十六章「孔子說:『身居上位者,卻不能寬以待人,行禮卻不莊敬,臨遭喪事卻不哀戚,我還能怎麼觀察他呢?』」